回复贴:0   查看:256
<<返回邢台吧



胡顺安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在曾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大型国企是非常牛的。大型国企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包揽了员工从出生到坟墓的一系列管理和服务,有住房、公安、运输车辆、(初等教育和技术培训)学校、医院、食堂、图书室、电影院(至少也是露天电影场地)等,当然这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是非常令人艳羡的福利。

随着政企分离、企业的市场化运作,这些渐渐成为远去的记忆,有曾经在国企子弟学校工作或者求学经历的人,大多数对国企和学校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1970~1990年代初期,邢台大型国企子弟学校(包含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即使不说有顶起邢台基础教育半边天的作用,也最起码是邢台市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中流砥柱。数十年间,他们承担起了数以十万计的企业职工子弟的基础教育和管理,贡献巨大,功勋卓著。

那个年代,邢台知名的大型国企子弟学校有邢台矿务局(系统)子弟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共计19所)、邢台钢厂子弟学校、冶金厂子弟学校、邢台151电厂子弟学校、邢台红星汽车厂子弟学校、邢台拖拉机厂子弟学校、邢台铁路子弟学校、邢台色织厂学校、造纸厂学校、邢台县化工厂子弟学校等分置桥西区和桥东区,尤属邢台矿务局(今冀中能源集团)系统的学校分布范围最广(从市区扩展到郊区,乃至延伸至数十里外的内丘县、沙河市等),师生人数最多(合计约近千名教师,万名学生),教育质量名列前茅,社会影响力巨大,绝对堪称邢台大型国企子弟学校中的龙头老大。



当时,这些国企子弟学校基本以服务本企业子弟的基础教育为主,适当友情性地兼顾个别关系户的子女教育。

大型国企的子弟学校有一个共性,就是校园占地面积大,各自有独立的师生活动操场(矿务局系统的学校操场质量最好,有的已经采用塑胶铺设。辟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跳高/远、投掷、大型田径跑道等多种活动场所);国企子弟学校无论硬件建设,还是软件方面都比较好,可以说在邢台教育系统范围内是一流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比如在硬件方面,高楼大厦,窗净几明,学生桌椅质量很好,冬季暖气烫手,夏季电扇不停;每个教室内配备大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齐全;还建有各种教学实验室,实验材料和标本齐全高档,完全满足教学需求;教师群体普遍高学历,教学技能娴熟,教学活动丰富,教学质量普遍领先于邢台教育局各直属学校。这一点,邢台矿务局系统的学校可谓当之无愧。



邢台大型国企子弟学校的教师待遇超好。他们除了工资比社会学校的教师高出许多,还有其他很多福利待遇,比如有单元住房,平时发放多种生活用品,夏季有饮料,冬季发棉被、手套、羽绒服等;逢年过节加发米面油和采购票等,矿务局系统教师每年免费享用三吨煤炭,等等。





其他巧立名目发放包括吃穿用的各种物品更是数不胜数。国企学校教师把自己用不完的这些物品赠予亲友们分享。在物资极度匮乏的那一段时期,这些不仅仅令社会上的学校老师垂涎三尺,即使是身处高位的政府官员也羡慕不已。邢台师专和邢台一中的老师纷纷托关系走后门调进国企学校工作,能在这些大型国企子弟学校教学的老师都非常幸福和有优越感。而由于国企学校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优异的教学质量,社会上许多学生家长更是到处找熟人,想方设法把孩子塞进这些学校上学。当时如果能把孩子送进矿务局、邢钢、冶金等这些系统的国企名校就读,那简直就是有本事的代名词。国企学校的学生也因为能在如此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接受优质教育而引以自豪,自觉高人一等。

相比而言,处于同时代的许多邢台市直学校则局限于资金短缺,普遍存在校园面积小,教学条件差,教学设施不全或者档次低,教学设备整体简陋。



我曾经观察过,邢台教育局直属学校的校园多数狭小,没有独立的操场。教室基本都是低矮的小平房或小瓦房,小窗户,采光通风效果不好,桌椅板凳破旧不堪,夏天少电扇,冬季自烧土暖气。极个别重点学校到了八十年代末期才勉强自建了一两栋简易的二三层教学楼,而且暖气还烧不热。比如现在邢台三中,五中,六中,七中,八中,十中等校园空间狭小,根本没有合格的独立操场,只有一、二中、十七中等极个别学校有面积不大的操场,根本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二中的操场算是其中最大的。即使邢台学院这个当年的邢台最高学府,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教室都是低矮瓦房,设施简陋,设备不全。有一些教师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从县里中学抽调而来,学历不高,教材不熟。我陪同邢台矿务局显德汪煤矿贾矿长一起去和邢台师专领导沟通达成协议而资助捐建的图书馆成为了该校的标志性建筑。



教育局直属学校的教师工资普遍非常低,勉强糊口,福利待遇更是微不足道,几近于无。

邢台基础教育天地内这种简单的两极状态大约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得以中和与缓解。

1990年代初,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提出要在本世纪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上级政府投资比例很小,地方政府又没钱。为了能完成任务,顺利通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检查验收,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变通方式,只出台政策,号召“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全民办学,提倡灵活办学,开放招生政策。邢台市教育局直属的一中、二中、三中、五中、七中、八中、十中、十九中等纷纷借政策东风,打擦边球,分别用所谓“公办民助”性质的太行中学、精英中学、邢州中学、河北外国语学校、郭守敬中学、金华中学等名义开始大量扩招。因为地处邢台的位置优势和信息不对称,他们每年从邢台地区各县农村抢挖大量优秀生源,弥补自己教育质量低迷的不足。邢台区属的桥东一中、桥东三中、桥西育英中学等也望风而动,模仿市直学校,开始到周边农村招生。他们对学生许以各种优惠条件,如给优秀学生减免学费和食宿费,发奖金,给介绍生源的教师回扣,等。这些学校如果没有住宿,或者住宿不能满足需求,就近租借民宅,招聘生活管理员负责学生的食宿。

一刹间,邢台地区到处弥漫着招生大战的腥风血雨。邢台教育局辖属各学校的扩招出现了野蛮式的疯狂增长和乱象丛生,良莠难分。各县农村学生误认为邢台教育资源优质,被忽悠得盲目而来,饥不择食,市内各校人满为患,不管学校环境怎样,教学质量如何。私立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邢台遍地开花。

上世纪整个九十年代,是邢台市直属学校和几乎所有私立学校的野蛮生长期。他们想方设法拉生源,绞尽脑汁壮大自己,积极拓展和占领市场,扩招搞得声势浩大,如火如荼,你方刚走他登场。招生旺季,农村学校每天接待好几拨城市学校的招生队伍,招生广告满天飞。

这些学校的发展模式好像滚雪球。那些胆子大,持续滚动滚大了的,就生存下来成了名校。抓不住机会,没有胆量,滚小了的学校,就滚化了,消失在激烈的招生竞争中。

在这波滚雪球式的自我壮大运动中,邢台五中,三中,七中,八中,十九中,私立英华学校,树人学校等抓住机遇滚大了。他们借用周边来的优秀生源,提高了教学成绩,提升了社会声誉,扩大了社会知名度,逐渐自动虹吸了周边优秀生源的持续流入,同时也招兵买马,以高薪笼络了周边县市的诸多优秀资深教师,促使学校步入了良性循环发展。这其中也一定程度上包括一些三四流的学校如邢台桥东一中,桥东三中,桥西育英中学、私立兴华学校等曾经一度名声鹊起,但后来因为多种原因而败落了。





我曾对几个市属学校校长说,你们胆子大,抓住了机会,用活了政策,成功了。这个时代,需要眼光,更需要胆识和魄力,当然必须落实到行动上来。

那么,在邢台市区的社会学校滚雪球大肆扩张,大规模侵吞基础教育生源市场,逐渐扩张成为香饽饽名校的时候,那些大型国企的子弟学校在干什么?

当时我曾经供职某大型国企教育系统。某大型国企领导召集子弟学校负责人训话说:我们是大型国企,不缺钱,不需要去外边招生。我们的重点任务是坚定信念,抓好本企业的子弟教育,不招企业外边的学生。无论外界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岿然不动,国企保证教师的岗位稳定和收入增长。

邢台国企子弟学校和国企的负责人一样,陷于温水煮青蛙的自我满足状态。所有的国企子弟学校都是沉浸在小农意识的一亩三分地,自我封闭,自我陶醉。没有危机感,缺乏长远意识和格局调整,不知道社会变革是正常的,意识不到“狼来了。”

时代的进步和变化很快。恰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受国内外市场和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国企开始走向衰落。企业效益普遍下滑,裁员,倒闭,工人下岗四处找饭吃骤然来临,让那些习惯于计划经济的定势思维和懈怠而毫无准备的人猝不及防。

家长的流动,势必造成学生的不稳和外出,乃至流失。而这些企业子弟学校以前习惯于职工子弟就近入学,从不主动出击到外边招生。因此,这些学校也鲜有外地学生就读。或者即使偶有少数,也是家长自己解决食宿问题,学校不提供食宿。

作为家长的职工为了谋生需要外出打工,学生或成为留守儿童无人管理,或随家长流动而借读游学。许多家长为了安心和解除后顾之忧,自然会找那些能解决食宿的学校。于是他们全家走出企业,离开正在就读的子弟学校,到市里那些能解决孩子食宿的教育局直属学校,甚至包括当时遍地开花的诸多私立学校。这些学校预设了食宿,尽管条件艰苦,但是他们解决了家长和学生的难题。当时,谁能解决家长的难题,让家长放心,谁就能获得支持和发展。

结果,邢台市直学校壮大了,名声提高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优质生源源源不断地流入了这些学校。而由于忽视和懈怠,本属于自己“碗里肉”的固定生源大量流失,外地优质生源还被限招,大型国企子弟学校日渐失去了生机和活力。班级学生数量萎缩,教师没有了干劲儿,教学质量大幅下滑,社会声誉下降。越是这样,招生越困难。国企子弟学校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有的学校出现了生源严重短缺,老师比学生还多出很多的尴尬困境,尤其地处边远或效益滑坡的企业子弟学校,最早比如邢台红星厂学校,邢台色织厂学校,拖拉机厂学校等先后因此关门。

随之受到影响的是矿务局系统那些偏远的学校,比如东庞煤矿学校,显德汪矿子弟学校,章村煤矿子弟学校等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源萎缩现象,大量学生不辞路远和辛苦,跑到市直学校读书,即使不惜租房。

而这个时候,国企子弟学校才发现情况大为不妙,想改变策略,去外边招生,但为时已晚。外边的生源市场被邢台市直学校和私立学校全盘占据。生源市场如同一块蛋糕,被他们切割得很零碎,瓜分很干净。优质生源基本上被那些这几年滚雪球成为名校的学校择优录取了,差等生也被三四流学校和私立学校一扫而光。残羹剩饭都没有给国企子弟学校留下,许多国企子弟学校已经“无生可教”,老师打扑克混日子。



0
回复

2022-12-29 17:22:27

使用道具

尚未登录

签到随机积分奖励
签到10天奖励
签到20天奖励
签到30天奖励

快速发帖

内  容:
高级模式
Image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FLASH MEDIA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