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贴:0   查看:72
<<返回邢台吧
百泉村的老人们说,乾隆下江南回京之时,路过百泉村,被群泉喷涌、芦苇成片、河鱼肥美的百泉盛景吸引住脚步。在此盘桓数日,皇帝感慨百泉美景,对随行人员说:“知道有百泉,何必下江南!”遂御笔题匾“千里秋成”赐予百泉村。故事虽是传说,但乾隆御赐牌匾确有其事,“我小时候见过那块匾,挺大一块!”百泉村80岁老人张克路说。

“顺德府,邢台县(当时百泉村隶属邢台县管辖)/离城八里是百泉/百泉有个龙王庙/六棵杨树排两边/庙东庙西都是水/庙南有个好泉眼(海眼)。”张克路念这段顺口溜时,眼睛里满满都是回忆,随时光走远的百泉美景,此时伴着“叮叮咚咚”地流水声在他眼前生动鲜活起来……

千眼泉涌·小桥流水人家

早年间,百泉村东除了大大小小的泉眼,还有村外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荡。清澈甘冽的水从泉眼里“咕嘟咕嘟”往上直冒,汇聚成一个500余亩大的天然湖泊。

鱼儿啄着水草扯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虾、蟹和河蚌在水底游动清晰可见。岸边的垂柳和房子倒影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三伏天,从地里干活回来的孩子们走到泉边,下饺子似的跳进水里畅游解暑。这些孩子里就有儿时的张克路。

村里老辈儿人说,百泉村地底下有一条暗河,从西边的山里一直通到王快,被王快地下青石挡住,无处可去的水便从百泉村东地下石缝中冒上来,形成了一个一个大大小小的泉眼。所谓百泉是指泉眼众多的意思,“咱这里可不止百泉,得上千眼泉吧。”张克路说。

水是有灵性的,据说,百泉村最大的一个泉眼叫“海眼”。“听爷爷那辈儿人说,海眼通着海呢,那地方还长过海带。”张克路一本正经的样子。“海眼里有一条老鲶鱼,大得很,有胆子大的人潜进海眼去追那条鲶鱼,出来后说,不知道海眼到底有多深、多大,像个无底洞不知道通向哪儿,哪里还有鲶鱼的影子?如此一来,人们更相信海眼是和海相通了。”

张克路老人说:“老年间,我们村西有个怪景儿。”在百泉村的西边,夏天有时候会出现一道白色的云彩,从地面直通天际。村里人管这景象叫“通天白气”。“只要‘通天白气’一出现,不出三天准下雨,比现在的天气预报都准。”

“现在村东这座桥是1976年修的,原来是一座石孔桥。”张克路说。那半弯弦月一样的拱桥横卧村头,桥下清清的泉水惬意地向远处奔流。尤其是夏天的晚上,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桥下穿过桥孔游上一个来回,把一天的疲惫清洗掉。

万亩芦荡·小儿卧剥莲蓬

百泉原来是不种稻米的,后来村民们围着村子修了一条渠,引水灌溉,百泉村种上了稻米,成了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世代生活在村子里的人们凭着这一股清泉过着富足的生活。张克路小时候,看父辈划着用秫秸扎成的小筏子在湖里撒网打渔,一网下去,便收获十几斤大小不一的鱼儿。

这些鱼除了自家吃之外,剩余的就拿到市场去卖钱。村民去市场最多的时候是卖苇席。张克路的记忆里,自己祖祖辈辈主要靠那几亩苇地生存。无边的芦苇荡不仅是孩子们的开心乐园,也是鸟儿们的天堂。

他们打闹惊起鸟儿鸣叫,顿时,“扑棱棱”从芦苇深处飞起各种鸟儿,啾啾鸣叫着飞向远处。

等收割完芦苇时,全家人就开始忙碌了。要先把芦苇放到水里沤,成捆的芦苇要一根根破开再轧平,编苇席、拿到市场去换钱。最辛苦的就是编苇席了,满手扎的都是细小的苇刺,每天晚上在灯下捏根绣花针往外挑老半天。

张克路说他媳妇编得非常快,最多的一天能编两令丈席(一丈见方)。当时市场价格一令丈席能卖5块钱,他媳妇一天就能挣10块钱,这在20世纪80年代可是不得了啊,养活一家人绰绰有余。

在张克路的老伙计高清路记忆里,采菱角的小船穿梭在湖里,把浮萍划开长长的一道缝隙,大姑娘小媳妇们就划向了湖面深处。伸手拽住黑色的菱角一扯,惊动了一群觅食的鱼儿四散开来,不由使人想起唐代诗人王维那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诗来。煮熟的菱角甜甜的面面的,能当零食,能当主食,还能去市场卖钱。“除了菱角还有‘面面单’(音)‘妞妞’(河蚌),这水里啊,能吃的东西太多了。”张克路说。

千年回眸·历史余音袅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甘甜的泉水富庶了百泉村,养育出一辈儿又一辈儿名人雅士,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人文故事,给百泉村增添了一笔色彩,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明朝官至吏部尚书的王本固。

张克路老人也说不清王本固是哪的人,只是听老辈儿人说当年王尚书在百泉上的学,百年后又葬身在百泉村。张克路说,王尚书墓有三个“疙瘩”,估计是为防止后人盗墓而建了真假难辨的三个坟头。据说,王尚书墓里有暗道、有机关,至于真假就不得而知了。

在百泉村历史上和王本固齐名的还有两个人——赵督堂和贺小官,他俩的官没有王尚书大。督堂是多大官,村民们说不清,哪朝哪代叫什么名字也不可考,贺小官就更笼统了,只知道姓贺,当过小官。百泉村民风淳朴,人们不以官位论高低,对这三位都葬在百泉的官员给予了一样的尊敬,至今三人的传说被村民引以为荣、津津乐道。

百泉村早前有三位官员栽下的六棵大杨树。据张克路说,最先是王本固衣锦还乡时,在村里种了两棵杨树。后来赵督堂和贺小官也仿效王本固,受封后在那两棵杨树旁边又各自栽种两棵。这六棵杨树历经沧桑,见证着百泉村的兴衰变迁。

“最粗的一棵杨树长到六个人才能合抱住。”百泉村主任郑俊霞回忆说,“那棵大杨树树干直径得有一丈。”由于年代久远,老杨树都空心了,他们小时候经常在杨树里捉迷藏,那里面宽敞得像间大房子,冬暖夏凉,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园。和泉眼一样,老杨树成了百泉村的第二张名片。可惜的是,六棵杨树相继没了,让村里的老人唏嘘不已。

张克路曾经是村里的会计,当年村里换新土地证的时候,他从村民的老土地证上看到过“城门道”“城墙根”的记载。他说,老人们经常说百泉村在古代时就是一座古城,村里建百泉家园小区的时候,从地基里发现了一枚春秋时期的铜制印章,据考,属春秋时期一位地方官的官印。这枚沉睡了千年的铜制古印章给百泉村的古城说法增添了依据。

美丽的传说给百泉村加持了一份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百泉复涌,盛景重现,望着宽阔的水面和映在水中的蓝天白云,望着岸边翠绿的水草争艳的百花,望着水中游的鱼和嬉戏的百种水鸟,望着百泉村的新民居和绿富美的新农村,张克路自语:“如果乾隆转世,再路过百泉,一定会对百泉盛景、太行泉城发出由衷的赞叹!”


百泉村的故事与传说

百泉村的故事与传说
0
回复

2023-4-27 14:38:42

使用道具

尚未登录

签到随机积分奖励
签到10天奖励
签到20天奖励
签到30天奖励

快速发帖

内  容:
高级模式
Image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FLASH MEDIA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